天山腳下 好人如歌——2025年第三次“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暨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側記
自古以來,天山就是眾多神話和傳說的發源地。在天山南麓,多浪河畔,有一座因水而得名的“明珠”城市——阿克蘇。在維吾爾語中,“阿克蘇”意為“清澈奔騰之水”,人們也親切地稱它“白水之城”。這里,是龜茲文化與多浪文化交融共生的搖籃,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東西方文明在此交匯激蕩,留下了深厚的歷史印記。
“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活動現場。
今天,這座城市,以文明之名,書寫一群平凡人的傳奇故事。
10月15日上午,阿克蘇市多浪河水韻廣場上,英雄史詩《瑪納斯》的旋律緩緩流淌。來自全國各地的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手牽身著民族盛裝的孩童,踏著音樂的節拍,步入2025年第三次“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暨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會場。
活動現場,2025年第三次“中國好人榜”名單正式揭曉,共有138名身邊好人光榮上榜。
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在現場交流環節,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猶如綿延奔流的江河,滋養著心靈,澎湃著力量。
活動現場。
“我根本沒想自己,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救人、滅火。”見義勇為“中國好人”呂曉輝說起母親、妻子和女兒對自己的擔心,他哽咽地說。36歲的他,是河南省平頂山市某公司職工。今年4月,平頂山市湛河區楊西村一農房突發大火,他先后六次沖進火場,救出被困老人。他不是消防員,卻以血肉之軀,完成了一次次“向險而行”。
“一輩子學做鄉村教師,一輩子甘當鄉村教師,我哪也不去!”這句沉甸甸的話,是誠實守信“中國好人”、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扈胡鎮中心小學語文教師董艷的初心與承諾。大學畢業,她拒絕城市的邀約,回到鄉村,堅守鄉村教育一線。她帶著孩子們穿過麥浪,蹚過溪流,把課堂搬進自然,用詩歌點亮童年。她說:“鄉村的孩子,鄉村的教育,就是我的詩與遠方。”
活動現場。
在云南紅河,孝老愛親“中國好人”、生態環境高級工程師尚文龍用責任與愛撐起一個“七口之家”。他與妻子撫養的四個孩子中,有他與妻子共同生育的1個兒子,有弟弟去世后留下的女兒,有妻子帶來的女兒,還有妻子的弟弟和弟媳離世后留下的男孩。“我們對四個孩子一視同仁,沒有親疏。”尚文龍說得樸實,卻字字有力,“看到四個孩子一步步成長,我打心底高興。”
在浙江紹興的鄉間,76歲的助人為樂“中國好人”張尚明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老娘舅”。40年來,他總愛隨身帶著一個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鄉親們的家長里短。他沒有做過驚天動地的大事,卻用一次次俯身傾聽,一遍遍耐心勸說,把矛盾化解在田間地頭。現場,他用地道的紹興話緩緩道出了他的“調解六法”:“感化法、教育法、引導法、聯合法、借力法和擔當法。‘六法’核心就是為老百姓化解矛盾,為老百姓解決困難。”
在阿克蘇地區拜城縣老虎臺鄉,敬業奉獻“中國好人”吐爾遜·吐爾洪2019年從父親手中接過馬鞭,成為民兵騎兵連第四任連長。自那一刻起,維穩戍邊、應急搶險、理論宣講……他騎馬踏遍了老虎臺鄉的每一寸草場,也把守護家園的信念,刻進雪山與氈房。吐爾遜·吐爾洪自豪地說:“我的爺爺是民兵,父親是老虎臺鄉民兵騎兵連的第三任連長。在我們家,守護這片土地,好像自然而然就成了一種延續。”
活動現場。
真誠的話語、樸實的面孔、感人的故事、執著的堅守,深深打動了現場每一位觀眾。掌聲一次次響起,向“中國好人”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活動還特別設置了贈畫環節。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潘浩與其他兩位美術志愿者一起,用畫筆描繪出對好人的敬意。“‘中國好人’都是來自我們身邊的平凡英雄。”潘浩說,能用畫筆來描繪和傳頌好人的故事,他感到十分榮幸。
阿克蘇市第十五中學學生佐麗哈婭提,自牽著“中國好人”入場后,心情便久久不能平息:“好人的手特別溫暖。我一定好好學習,要像他們一樣做一個好人,爭當新時代好少年。”
活動現場。
全國道德模范艾尼·居買爾、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周喜花等模范典型也來到現場,與“中國好人”代表互動交流,并為他們贈送“道德傳家寶”——以國家級非遺銅器制作技藝打造的紅銅盤。紅銅歷經千錘百煉成器,不易變形、不易變質,恰如好人在平凡崗位上的那份堅韌與堅守,耐打磨、經時光。
移風易俗小品表演。
情景故事《田間板凳會》。
現場還表演了非遺彈唱《瑪納斯》、移風易俗小品《彩禮那些事兒》、情景故事《田間板凳會》等節目,用藝術形式講述好人故事,傳遞向上向善的力量。
活動漸近尾聲,《好人》的歌聲響起,新時代好少年手捧鮮花走上舞臺,將敬意獻給這些平凡的榜樣,好人的故事在天山腳下續寫,榜樣的力量正飛躍天山走進千家萬戶。
中國好人,不是遙遠的神話,而是身邊的燈塔;不是高懸的星辰,而是照亮腳下路途的微光。
致敬中國好人!(記者 劉川 漆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