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魏玉坤)物流在暢通國內大循環、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發揮著重要基礎支撐作用。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關于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落實情況匯報,并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貫通一二三產業,是助力生產、促進消費、暢通雙循環、參與國際競爭的現代服務體系。
“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可以帶動全社會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為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乃至國民經濟整體競爭力提供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有力保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林山說。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社會物流成本水平總體保持下降態勢。今年上半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降至14%,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別下降0.1個和0.2個百分點,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要持續推動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加快建設供需適配、內外聯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現代物流體系;要加大物流倉儲設施等領域投資,優化布局、完善功能,加快物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要推進物流數據開放互聯,推動人工智能等與物流深度融合;要加大對物流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短期融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會議部署一系列務實舉措。
“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涉及國民經濟整體效益的提升,需要系統謀劃推進。”張林山說,會議的一系列重要部署統籌降低物流成本和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優化全社會物流資源配置,加強物流各環節協同銜接,全面提升物流體系運行效率。
張林山表示,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有賴于統一高效、競爭有序的物流市場建設,離不開適宜的政策環境。各有關部門和地方要通力合作,強化政策和要素支持,以扎扎實實的行動推動會議部署落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