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禪寺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結構建筑
南禪寺
始建年代不詳
重建于唐代建中三年(782年)
比佛光寺還要早75年
也是亞洲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
寺內有山門、東西配殿和大殿
共同組成一個四合院式的建筑
除大佛殿三間是唐代原物外
還有明代的龍王廟
清代的觀音殿和菩薩殿
南禪寺大殿
現存17尊唐塑佛像
是除莫高窟外
現存最早的佛教塑像
佛光寺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筑
暨第二早的木結構建筑
1937年
梁思成在五臺山發現佛光寺
粉碎了日本“中國境內無唐代遺構”的謬論
佛光寺
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471年至499年)
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
佛光寺東大殿
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結構建筑
是唐代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宮廷式建筑
也是我國集唐代
建筑、彩塑、壁畫、題記、經幢
于一殿的孤例
被建筑學家梁思成譽為
“中國第一國寶”
善化寺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筑
善化寺
始建于唐玄宗時期
歷經數次重建、修繕
明英宗敕名“善化寺”
整體布局保存了唐代建筑風格
建筑和塑像體現了
遼金和明清時期高超的技藝水平
其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寶殿、普賢閣
均為遼金時期的原構
是國內唯一
三座廡殿頂、四座遼金建筑
保存一體的寺院
寺內還保存
金代泥塑、明清壁畫等珍貴文物
龍門寺
全國唯一集五代、宋、金、元、明、清
六朝建筑于一寺的寺廟
龍門寺
始建于北齊
以各時期遺存的古建匯集而聞名于世
五代后唐、宋、金、元、明、清
六朝木構建筑各領風騷
被譽為
“中國古代建筑博物館”
“建筑編年史的活化石”
建于五代后唐的配殿
是寺內最古老的建筑
也是國內已知
唯一的五代時期懸山式建筑
現存的核心建筑
是北宋紹圣五年(1098年)重修
已有900多年的歷史
匠心獨運,盡顯美學典范
山西的古建
不僅年代久遠、歷史厚重
更是古代建筑
美與技的極致結合
應縣木塔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筑
應縣木塔
全稱佛宮寺釋迦塔
始建于遼清寧二年(1056年)
塔高67.31米
底層直徑30.27米
總重7430噸
2016年被吉尼斯世界紀錄
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與意大利比薩斜塔、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
并稱“世界三大奇塔”
木塔內發現158件遼代珍貴文物
塔上54塊珍貴牌匾:
“峻極神工”“天下奇觀”
為明成祖朱棣、明武宗朱厚照御筆

全塔為純木結構
全塔上下沒有用一顆鐵釘
全靠木構件互相榫卯咬合而成
廣勝寺·飛虹塔
國內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明代琉璃塔
廣勝寺
始建于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
原名“俱廬舍寺”
亦稱“育王塔院"
唐代宗御賜“廣勝寺”
現存主要為明代建筑
形制結構仍保持元代風格
飛虹塔
建成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
是中國現存四座古塔之一
也是國內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明代琉璃塔
更是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



塔身13層,青磚砌成
從底到頂各層均為
七彩琉璃仿木結構斗拱出檐裝飾
金碧輝煌
高47米,平面為八角
外鑲黃綠藍三色琉璃裝飾和圖案
斗拱、倚柱、佛像、菩薩、
金剛、花卉、盤龍、鳥獸
陽光照在這些琉璃件上
炫麗璀璨,宛如飛虹
“天下第一塔”飛虹琉璃塔
稀世孤本《趙城金藏》
華夏瑰寶元代戲曲壁畫
并稱“廣勝三絕”
晉祠
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
西周初晉國第一任諸侯姬虞的祠堂
集古代祠祀建筑、園林、雕塑、
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
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筑100余座
宋元以來雕塑100余尊
鑄造藝術品30余尊
歷代碑刻400余通
詩文匾聯200余幅
古樹名木96株
其中,上千年古樹30株
三大國寶建筑圣母殿、獻殿、魚沼飛梁
“晉祠三絕”周柏、難老泉、宋塑侍女像
以及水鏡臺、唐叔虞祠、奉圣寺等
都是其獨一無二的標簽
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永樂宮
我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大、最為完整的道教宮觀
我國道教三大祖庭之一
始建于公元1247年
1358年竣工,歷時111年
占地面積248000平方米
四座元代木結構建筑
坐落在長500米的中軸線上
東西軸線分別保存
呂祖家廟及財神廟、玄帝廟,呂祖墓等建筑
是我國建筑史上的精品
殿內1000平米的元代壁畫
分布在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中
匯集工筆重彩人物和山水連環畫等多種風格
素有“東方藝術畫廊”的美稱
包容并蓄 碰撞多元文化
廣仁王廟
唐代木構建筑中惟一的道教場所
廣仁王廟又稱五龍廟
因廟內奉祀的水神封號“廣仁王”而得名
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道廟建筑
被稱為“國之重寶”
由戲臺、廂房、正殿組成
屬四合院形制廟堂建筑
正殿為唐大和五年(831)修造
坐北向南,面寬五間,深三間
屋頂坡度平緩
殿內無柱,梁架全部露明
現存唐代元和三年(802)、
大和六年(832)石碑兩通
是研究古代地方沿革及水利史的重要資料
平遙古城
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
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
由古城墻、古店鋪、古街道、
古寺廟、古民居等
共同組成龐大的建筑群
整座城池對稱布局,特色鮮明
以市樓為軸心,以南大街為軸線
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廟、右武廟
東道觀、西寺廟的禮制格局
城內道路框架縱橫
4大街、8小巷、72條蚰蜒巷構成八卦圖案
南大街、東大街、西大街、衙門街
和城隍廟街形成“干”字型商業街
完好保存220多家古店鋪
擁有3980余處具有保護價值的古民居
其中保存完整的有506處
獲得“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國家旅游名片”等殊榮
不僅是中國古代縣城的珍貴孤例
也是近代銀行業發展的歷史見證
解州關帝廟
中國現存始建最早、規模最大、
規制最高、保存最完整的關帝廟宇
始建于陳末隋初(公元589年)
總占地面積達22萬平方米
建筑布局為“前朝后寢”
及中軸對稱的宮殿式布局
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
端門、雉門、午門、
御書樓、崇寧殿、春秋樓
兩側配有木坊、石坊、碑亭、
鐘亭和東西長廊
高聳的建筑配以參天松柏
頗具皇家氣派
廟內懸掛有康熙、乾隆、咸豐等御筆親書
精華建筑“春秋樓”
二樓懸梁吊柱結構
更是我國古建筑中的珍品
為什么古建看山西?
因為這里有1200年前的唐代木構,
有67.31米高的木塔奇跡
有800多年前的古老戲臺
有晉商留下的“民間故宮”
因為這里的每一座古建
帶著歷史的溫度、工匠的智慧、質樸的情感
因為當你站在山西的古建前
你看到的不只是磚石和木料
更是中國文明的 “活化石”
10月14日-18日
“中國古建看山西”外籍博主發現山西主題宣傳活動
外籍專家和博主走進山西4市
感悟厚重古建魅力
表里山河
靜候君至
晉韻千年
邀您共赴
本文資料來源:
①新華網
②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微信公眾號
③文博山西
④晉祠博物館官方網站
⑤運城市人民政府網站
⑥山西省人民政府網站
⑦平遙古城景區官網
文案:王少杰 郭慧
編校:王少杰
責編:郭 慧
審核:楊繼紅